北上广知识产权法院相继成立 司法改革再破冰
发布日期:2014-12-29   阅读次数:1140

12月28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挂牌成立,是继北京、广州之后的第三家知识产权法院。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我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并于12月16日敲响第一槌;16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建成。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份报告中披露,可研究设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高级法院。作为改革的“试验田”,知识产权法院有何亮点?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突破原来体制提高效率

12月16日上午9时30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端坐法台之上,敲响知识产权法院审案的第一槌。

一开庭,宿迟便直奔主题,将案件分歧在法庭上宣读,不再区分调查阶段和辩论阶段。以前类似案件的审理需要一上午时间,而此次仅用1小时10分钟。

“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庭审‘提质高效’。”宿迟在接受采访时说,首批决定成立的北、上、广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很多方面都是对原来制度的突破,比如取消原有的繁琐庭审程序、大幅度减少非审判人员、新增法官助理席位、法官遴选高标准以及院长、庭长办案常态化等,都大大增强了司法审判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案件367件,一审案件占到92%。

据了解,北、上、广三地的知识产权法院模式不尽相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目前审理北京地区的知识产权案件,北京地区以外的案件还是由地方法院负责管辖,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全国范围内由北京审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与上海中院合署办公;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则可跨区域管辖,对广东省内的部分案件享有一审管辖权,对广东省内基层法院的部分上诉案件,享有二审管辖权。

让侵权者赔到不敢侵权

“一定要让侵权者赔到不敢再侵权,让权利人能够得到合理的充分的赔偿。”宿迟说,知识产权法院将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之内,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侵权处罚措施,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明年将出台相应举措。

宿迟告诉记者,从程序上,在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方面,知识产权法院将采取更加坚决和有力的措施,使知识产权的保护从程序源头体现出来。在赔偿金额水平上,将对如何计算损害赔偿的金额进行专门研究。比如打击侵权合理的诉讼支出,包括律师费、调查取证的费用等,一定要让侵权人负责。要杜绝之前打击侵权成本几十万元,最终获赔仅几万元的情况发生,不让权利人做“赔本儿买卖”。

民事和行政“二审合一”

知识产权法院另一破冰创举要属打破原有法院案件审理模式,告别过去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分别审理的局面,实现民事、行政“二审合一”。这样就统一了司法审判标准,保证了司法审判公平公正。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副所长周长玲说,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多。原来分别审理模式在实践中会导致很多的问题,由于不同类别案件评判标准和法律依据的不同,“同案不同判”、“一案多判”等类似情况经常发生。“二审合一”之后就能够有效统一知识产权案件司法审判标准,极大促进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强化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品质。

除了知识产权法院外,我国还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石油法院等专门法院,专门法院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愈加增多的趋势。“成立专门法院一个非常重大的意义就是进一步保证专门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减少行政干扰,强调‘法’的作用。”宿迟说。(潘旭涛 黄兴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李佳政)